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动态

精检入微,智造未来

钢片全自动产线缺陷检测实践绘就产研融合新画卷

时间:2025-08-19浏览:10

在国家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提升工业智能化水平的时代浪潮中,江汉大学智能制造学院积极响应号召,近日,其研究生团队携手武汉华夏精冲有限公司,共同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暑期科研实践活动—— “精检入微:全自动产线缺陷检测实践行”。此次活动聚焦钢片全自动产线缺陷检测技术的科普与实操应用,由学院经验丰富的左治江教授亲自带队,研究生杨金磊、吴思杭、雷洛等同学踊跃参与,旨在为企业产线检测效率的提升与精度的优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一、精心筹备,筑牢产研合作根基

筹备阶段,江汉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团队迅速行动,精心组织召开了内部分工协调会。会上,团队成员们集思广益,深入剖析项目可能面临的痛点与难点,为后续工作指明方向。与此同时,团队积极与武汉华夏精冲有限公司的技术骨干展开密切沟通与协作,针对钢片生产的独特工艺特性以及缺陷检测的实际需求,经过反复研讨与论证,提出了3版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初步方案。随后,团队深入研究产线数据,筛选出划痕、变形、孔洞等6类常见钢片缺陷案例,制作成可视化检测对比图;为确保缺陷检测算法在产线现场稳定运行,师生们携带自主研发的图像识别系统,先后数次进入车间进行环境适配调试,优化光照补偿、高速拍摄参数等关键指标;同时,针对企业员工的技术短板,团队将复杂的机器视觉原理转化为“工业CT”“智能质检员”等通俗概念,编写了兼具专业性与易懂性的培训手册,为实践活动的高效推进筑牢基础。

二、技术实践,破解钢片缺陷密码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缺陷检测技术讲堂在武汉华夏精冲有限公司车间精彩开讲。团队成员们现场演示了全自动产线的检测流程,仿佛为在场员工打开了一扇通往科技世界的大门。当钢片缓缓经过检测工位时,高速相机如同敏锐的“鹰眼”,以每秒300帧的惊人速度迅速捕捉图像。紧接着,先进的算法在短短0.1秒内完成缺陷识别与分类,不合格品则被自动分流至指定区域。这一精准高效的检测过程,让在场员工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叹,仿佛亲眼见证了科技的力量。

讲解环节中,师生们结合产线实际,深入剖析技术原理:将机器视觉系统比作“不知疲倦的质检员”,通过光源模块模拟“照明灯光”,确保钢片表面缺陷清晰可见;把图像识别算法形容为“缺陷字典”,通过海量数据训练,能快速匹配不同类型的缺陷特征。针对员工提出的 “如何区分细微划痕与污渍”问题,团队通过实时对比检测图像,演示算法如何通过灰度值分析排除干扰,准确率可达99.8%

此外,实践团还设计了“模拟检测”环节:让员工在样品钢片上标记虚拟缺陷,再通过系统检测验证。参与员工表示:“通过亲手操作和可视化演示,终于明白算法是如何思考的,借助此次培训学习到的经验,以后遇到异常数据也能更快排查原因。”

三、产研融合,共铸智造升级辉煌

本次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3套针对钢片缺陷的检测参数方案以及1套产线优化建议报告,成果可覆盖企业生产班组80余人,帮助产线将缺陷漏检率从1.2%降至0.3%,日均减少返工成本约5000元,是高校技术成果服务产业一线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聚焦不同钢片检测等难点,推动技术迭代升级。

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武汉华夏精冲有限公司的全力支持,从产线协调到设备保障,企业全程提供便利条件。我校师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优质生产力,让“实验室技术”真正落地车间;企业员工的积极参与反馈,也为技术优化提供了宝贵的实践依据。

精检入微,智造未来。此次科研实践不仅为企业注入了强大的技术活力,更搭建了一座坚固的产研协同桥梁。在这座桥梁上,高校的知识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共同为制造业智能化升级贡献着青春力量,书写着产学研合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