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5年智慧课培育程建设项目 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发布者:贺宇巍发布时间:2025-08-04浏览次数:10

关于开展2025年智慧课培育程建设项目

立项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AI)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落实学校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助力我校教学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开展2025年智慧课程培育程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申报条件

(一)立项范围

申报课程为学校纳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须在20258月前已完成至少2个学期或2个教学周期的教学,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含必修课和选修课)、实践实验类课程等。

学校重点支持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国家级、省级专业建设点的专业核心课程;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特别是线上、混合、虚拟仿真类);有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知识图谱建设基础的课程;人工智能+教育改革项目的课程

(二)申报要求

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在职在岗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对智慧教学有一定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课程团队架构科学合理,成员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包括负责人)。成员均应具备良好师德,教学经验丰富,具备一定数字素养,能够将AI技术深度融入教学,拥有一定的线上课程建设经验,分工清晰明确。

同单位申报的相同课程仅可推荐1门。

二、建设内容

(一)课程知识图谱建设

 1.梳理课程知识点:全面梳理课程的知识点体系,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知识图谱框架。知识点划分应细致准确,覆盖课程的核心内容,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精准的知识导航。

 2.标注知识点属性: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属性标注,包括知识点的类型(如概念、原理、技能等)、难度等级、所属章节、对应课程目标等信息。通过准确的属性标注,便于实现基于知识图谱的智能检索、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以及教学评价等功能。

 3.可视化呈现知识图谱:运用专业的知识图谱绘制工具或平台,将构建好的知识图谱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课程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认知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程专属智能体建设

1.AI助教功能开发: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功能的课程专属智能体。智能体应具备智能答疑功能,能够准确理解学生提问,并快速提供详细、准确的解答;具备学习路径规划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为学生生成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学习建议;具备作业批改与反馈功能,能够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自动批改,并提供具体的批改意见和改进建议。

2.数据训练与优化:收集课程相关的教学数据、学生学习数据以及行业领域知识数据等,对课程专属智能体进行训练和优化。通过不断丰富训练数据,提高智能体的语言理解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教学辅助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课程教学场景,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人机协同教学模式探索: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基于课程专属智能体的人机协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智能体的优势,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生辅导等教学活动。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与智能体进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利用智能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师--机”深度互动的协同教学新范式,并形成智慧课程教学应用案例1-2个。

)智慧课程数字人建设

 1.数字人形象设计与定制:依据课程特色与目标受众特点,运用先进的 3D 建模、动作捕捉以及人工智能驱动的生成技术,为每门课程打造专属数字人教师形象。该形象可在性别、年龄、外貌特征、着装风格等方面进行个性化定制,使其更贴近课程内容与学生喜好。同时,确保数字人形象在动作表现上自然流畅,能够生动地传达教学信息。

2.教学功能赋予:依据课程知识图谱,通过生动语音、肢体语言及动画演示,具象化讲解知识点。与学生实时互动答疑,运用技术结合知识库给出答案与思路。依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建议,推荐资源、提醒任务。与课程平台深度融合,整合资源、辅助教学并记录数据。根据师生反馈,结合教学变化及需求,持续更新优化知识库、语音模型等,提升教学服务,契合智慧课程建设。

三、组织与管理

请各单位仔细研读申报条件和申报书填报要求,做好申报和推荐的组织工作。学校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符合建设要求的课程予以立项。

立项培育建设的课程,学校将划拨专项建设经费,每门课程支助专项建设经费2—4万元,主要用于委托专业公司协助课程团队建设课程和技术与平台使用服务开支,立项课程应尽快完成建设,在2026年度至少开设一轮并完成一次完整的教学改革实践。学校将组织验收。

四、材料提交

各教学单位于825日前统一提交《2025年智慧课程培育程建设项目申报》(附件1)、《2025年校级智慧课程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2的可编辑电子版和经签字盖章的扫描版,报送至教务处建设科

联系人:老师,84225103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附件:1.2025年智慧课程培育程建设项目申报

 2.2025年智慧课程培育程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



                              教务处

202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