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智能制造学院第十二期
“导师大讲堂”成功举办
——曾凡琮副教授分享科研材料收集与构思的“技”与“术”
2025年10月16日下午两点,江汉大学智能制造学院第十二期“导师大讲堂”在J04A201教室顺利举行。本期讲座由我院汽车工程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曾凡琮副教授主讲,题为《科研材料收集、构思的“技”与“术”》,旨在深入剖析新能源汽车当前的核心技术瓶颈、创新解决方案及未来发展方向。曾老师结合其团队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电池热管理与智能装备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与会师生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见解独到的学术报告。现场气氛热烈,互动环节交流深入。

曾凡琮老师长期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及零部件研究,兼任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受聘专家、《汽车实用技术》期刊审稿专家等职务,在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方面具有丰富经验。讲座中,他强调“技”是工具与方法,“术”是思维与逻辑,二者结合方能提升科研效率与质量。讲座中曾老师从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出发,阐述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他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升级、成本控制和基础设施完善等多重挑战。带领研究生同学们分析了纯电动(BEV)、插电混动(PHEV)和增程式(EREV)等不同技术路线的优劣与适用场景,强调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多种技术路线将根据市场需求并存发展,而非简单替代。
曾老师通过生动案例展示了如何从工程实际中提炼科学问题、构建研究框架,并分享了文献管理、专利撰写与论文投稿等方面的实用心得。他还鼓励同学们在科研过程中注重积累、勤于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思维体系。
在讲座最后,曾老师展望了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他认为,未来的竞争将是“电动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竞争。车辆将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集成了能源存储、移动计算和通信节点的智能移动空间。他鼓励同学们要打好扎实的机械、电气、材料和计算机等多学科基础,以适应这一跨领域发展的趋势。
本次讲座内容详实、逻辑清晰,既有对宏观产业的洞察,也有对微观技术的深刻剖析。曾凡琮教授的报告极大地拓宽了与会同学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大家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研究热情。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导师大讲堂”作为智能制造学院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媒介,持续聚焦学科前沿与人才培育。未来,学院将继续依托这一平台,助力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全面发展。
2025年10月16日
